“西极秋高白鸟翻,凭阑送目到河源”。这是古代诗词中纵横千里、气势恢宏的青海自然景象。
窗外可见绿草茵茵,举目即是“澎湃绿能”。光伏蓝、绿草地,光伏板下草青青,这是如今高质量发展下的青海。
2025年9月26日至29日,阳光电源在青海举办“连接的故事”主题活动,期间同步开展Bridge Story & PhD Talk“连接的力量”主题对话(以下简称“对话”)
高原被绿色唤醒
秋天的祁连山,天蓝水清,层林尽染。从青海西宁出发,向西北疾行,海拔在攀升,心境愈发开阔——山的高处,蓝天清澈旷远;山坡上,牦牛正在啃食青草;山脚下,泛着粼粼银光的河流从山涧穿过……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种质资源库。自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以来,以旗舰物种雪豹的监测保护为引领,同步展开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大摸底”,共记录到脊椎动物282种。
展开剩余74%为进一步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守护绿水青山。阳光电源公益基金会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启动栖息地植被恢复项目,建设100亩阳光林,融入祁连山生态走廊,连通野生动物迁徙与栖息地,打造万物共生的健康森林。
“阳光林发挥着复合型生态效益——既通过植被固碳增汇,又凭借连通生物廊道促进物种自由迁徙,有效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该项目在国家公园宏大版图中看似微小,但其示范意义显著:作为企业参与生态保护的创新实践,阳光林为更多社会力量投身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若能有更多企业跟进,将此类项目扎根于国家公园体系,必将为中国自然保护事业注入蓬勃动力。” 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秘书长裴彤接受采访时表示。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这片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净土,历来是全球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高寒、干旱、缺氧的气候特征,让这里的生态系统脆弱到极致,阳光电源以植被恢复联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水青山守护,让高原在秋日被绿色唤醒。
荒滩成为发展新高地
秋日的共和盆地,风沙吹出黄褐色的草山底色,抬头远眺,一片“光伏蓝”格外引人注目。行驶在共和县铁盖乡,位于荒滩上的蓝色海洋,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从空中俯瞰,鳞次栉比的光伏板和储能柜构成巨大的蓝色拼图,绘出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水、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蕴藏丰富,结合广袤的“沙戈荒”土地和全国独一无二的水光互补优势,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优势突出。根据青海省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青海省光伏、风电、储能装机量分别为3631.7万千瓦、1268.3万千瓦、200万千瓦/661万千瓦时。
青海应如何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对话上,青海可再生能源研究所总工程师党建国指出,在青海这类资源富集但环境特殊的地区,光储融合是发展必然。配置储能可显著提升光伏消纳能力,缓解电网压力,增强电网调节与应急支撑能力。
如何设计光储系统,以适应“沙戈荒”地区极端场景?阳光电源光储集团中国大区副总裁李金虎介绍道:“阳光电源始终聚焦新能源主业,坚持技术创新。在青海多个新能源大基地项目中,阳光电源从研发初期就针对性融入高海拔、低湿度、强辐照等极端环境适应性设计,相关技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中东沙漠、北欧极寒、东南亚湿热等全球多样化场景。”
在海南州共和黄河特高压红旗 1000MW 光伏电站与海南州共和铁盖 150MW/600MWH 储能电站,阳光电源依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场景化解决方案为抓手,有效连接发电与用电、资源与需求,让荒滩成为发展新高地。
“筑桥、修桥、护桥”,共筑可持续未来
当前,作为链接企业实践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框架,ESG(环境、社会与治理)已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长期价值的重要标尺。
2025年8月,阳光电源MSCI ESG评级由AA调升至AAA。翻开阳光电源《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其在“价值主张”一栏写道,“阳光电源多年来牢牢聚焦新能源主业,深耕光伏、风电、储能、电动汽车及充电、氢能等主赛道,持续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将自然资源转换成稳定便捷的清洁能源,架起连接之桥,筑桥、固桥、护桥、修桥,不断连接全球客户、产业上下游和生态伙伴,携手共筑可持续未来。”
通过此次对话,可进一步阐释“桥”的深层含义:筑桥,阳光电源以技术创新“筑桥”,连接发电与用电、资源与需求,将间歇性、波动性的绿色电力安全高效接入电网;修桥,阳光电源以光伏、储能及智能化运维等系统解决方案“修桥”,修通绿电消纳之桥;护桥,阳光电源以全球责任视野,守护绿水青山之桥。
从技术突破到系统解决方案,再到推动能源转型、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协同并进,阳光电源以“筑桥、修桥、护桥”共筑可持续未来。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吕建中在对话总结中表示,“技术决定清洁能源‘能否’实现,价值观决定‘是否愿意’做得更好。阳光电源这座桥,既是科技之桥,连接自然与能源;也是责任之桥,连接商业与人文;更是希望之桥,连接中国与世界,通往更加绿色、公平、可持续的未来。”
发布于:北京市配先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